日期:2025-06-29 10:31:25
国内配资官网
B2投放GBU-57钻地弹
近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丹·凯恩讲述了GBU-57钻地弹的研制历程,其最初目标就是伊朗的福尔多核设施。丹·凯恩的讲话内容如下:GBU-57地堡克星被发明的故事,隐藏了15年的任务,只为摧毁一个目标。15年,只有两个人,盯着伊朗的一座山。每天研究,每天等待。来,我们重构一下整个故事。2009年,美国国防威胁削减局(DTRA)的一位军官,被带进一个秘密地堡,门一关,桌上铺开几张航拍图。目标:伊朗的山区深处,有大型施工痕迹。没有解释,只有命令:搞清楚这是什么。从那一刻起,他只做一件事:盯着这片山,从地质,到尘土。后来,他又多了一个搭档。两个人,一起花了15年,只研究一个点:福尔多伊朗秘密核计划的核心。
伊朗福尔多核设施
他们研究山体结构,分析排风口和废弃物;计算混凝土配比,追踪施工周期;每一根电缆、每一根铁轨,每一次吊装,他们都记录在案。他们知道,这是为浓缩铀准备的离心机阵地。和平设施,不会埋那么深。和平反应堆,不会藏山里。但问题是:美军没有一款武器,能打穿这么深的山。所以,他们边研究目标,边研发弹药。这就是GBU-57重达13吨的“地堡克星”,美军最重的非核炸弹。专为深埋的地下目标而造,能穿透数十米混凝土,直击核心。试验一次不行,就重来。模型不准,就造真目标测。一轮轮测试之后,他们终于等来那一天。
GBU-57钻地弹在福尔多核设施顶部留下的六个弹坑
2025年6月,电话来了。白宫下令:准备打击。出动的是B-2隐身轰炸机,空军地勤、装弹、加油、航电,全部就位;这场任务的代号叫:午夜铁锤(OperationMidnightHammer)。支付这场打击代价的,不止是炸弹和飞机。更是两个工程军官,15年不为人知的坚持。不能和孩子聊,不能向配偶解释,只能每天重复那句:“我在忙工作。”任务成功后,两人首次公开出现。其中一人说:“我到现在都还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。我从心底感到自豪,能为国家完成这项任务。”这就是战争背后的真实。不是刺激,不是爆炸,而是15年的等待,只为关键一击。
GBU-57
以上是丹·凯恩的讲话,从其讲话中我们可以知道。美弟为了消灭伊朗的福尔多核设施准备了整整15年,并为此专门研制了GBU-57巨型钻地弹。本月22号的午夜之锤行动是GBU-57的首战。GBU-57共生产了20颗,目前只剩6颗。实际上打在福尔多核设施上的只有6颗,前面我们的文章也详细分析了此次军事行动的结果。GBU-57没有有效的击穿福尔多核设施。根本原因是美国人的技术方案选错了,用一枚无动力的机载炸弹击穿90米厚的岩层是不可能的。而且采GPS制导的精度也不足以将三枚炸弹打在同一个弹坑内。所以采用连贯攻击实现更深穿透能力的目标也无法实现。
GBU-57重13.6吨只能由B2携带
真正有效的办法是采用反跑道炸弹的技术,把GBU-57做小一点,给其安装一个加速用的火箭发动机。在GBU-57投下以后用火箭发动机给炸弹加速,使其穿透深度大幅增加,这样才有可能用一枚炸弹就击穿福尔多核设施。当然美国人白准备了十五年,换了我们才不会这么笨。我们早早就研制了东风15C弹道导弹,采用了钨合金钻地弹头。落点速度可以达到6马赫,而GBU-57的落点速度只有每秒五百米左右,不足两马赫。所以东风15C的钻地动能超过20亿焦耳,远远超过GBU-57的13.7亿焦耳。
配备钨合金钻地弹头的我国东风15C弹道导弹
有资料显示东风15C可以穿透70-120米的混凝土,或者90米的花岗岩层,对软土层的穿透能力为400米。对于福尔多这样的核设施可以一击必杀,如果福尔多核设施经过大厚度的高强度混凝土加固,东风15C还可以采用多弹连贯攻击的方式增加打击深度。因为东风15C的制导精度更高,采用北斗加毫米波雷达制导方式,打击精度可达0.3米以内。如果东风15C还搞不定国内配资官网,我们还有后手。那就是用中程弹道式导弹改装的钻地弹。其弹头更长更重,落点速度更高,穿透力必然也更为惊人。
配资盘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